欧美日韩激情_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91啪_xxxxhdvideos18._午夜电影理论片888

 行業動態
您當前的位置 > 行業動態 > 行業法規
北京市護理費擬漲10倍 患者不滿醫院稱委屈
加入日期:2013/10/14 8:31:20  查看人數: 1202   作者:admin

前不久,北京市衛生局向市政府提報了護理服務價格調整方案。以三級醫院為例,現行一、二、三級護理的收費標準由每天9元、7元、5元分別擬增長至90元、70元、50元。盡管北京市衛生局解釋說,這是為了給患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而且對此曾專門做過成本核算,并力爭將護理費用納入醫保范圍。可似乎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買賬

 

  在最近一輪“集體漲價”的消息中,包括“北京市護理費擬漲10倍”。

北京市護理費擬漲10倍 患者不滿醫院稱委屈


  前不久,北京市衛生局向市政府提報了護理服務價格調整方案。以三級醫院為例,現行一、二、三級護理的收費標準由每天9元、7元、5元分別擬增長至90元、70元、50元。盡管北京市衛生局解釋說,這是為了給患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而且對此曾專門做過成本核算,并力爭將護理費用納入醫保范圍。可似乎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買賬。


  另一邊,醫院也很“委屈”。在護理費醞釀漲價之前,一些醫院已經在“賠本賺吆喝”的狀態下運營了半年,“長期下去,就再也撐不住了”。


  在研究醫改的專家看來,護理費調整不應稱之為“提價”,而是對存在已久的不合理價格的“理順”,是為了更好地為患者提供醫療服務,更是推進醫改的必要步驟。


  那么,護理費上漲究竟是不是醫院為患者提供優質服務的充分必要條件,推進醫改必須要掏老百姓的腰包來“墊資”嗎?


  同樣的科室,不一樣的護理


  醫院所謂的“賺吆喝”,指的是自今年3月份以來實行的“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以下簡稱示范工程)——北京市37家三級醫院的98個病區和34家一二級醫院的47個病區都有試點,贏得了患者的一致好評。


  的確,試點和非試點病房,看上去就像兩個不同的世界。


  宣武醫院神經內科是首批實行示范工程的科室之一。這里的患者不請護工,病人一切護理服務都由護士提供。每個護士負責6~8個患者,每層樓配備兩名護理員,協助護士工作。


  在24號病房,病人劉冰患了腦梗死,一早就在嘔吐。護士歷靜告訴他:“你早上嘔吐主要是因為吃飯速度太快,吃完飯后直接躺在床上,食物還沒有消化呢,午飯時放緩一點就沒事了……”


  神經內科是護理的“難點”。這里大部分病人存在認知或吞咽障礙、偏癱、失語、大小便失禁等情況,部分危重患者神志不清,基礎護理工作量大、意外安全隱患大,以一級護理為主。在試點以前,幾乎所有病人都請護工和家屬陪伴照顧。


  現在,每天早上9點起,護士們就開始為病人翻身、拍背、吸痰,同時不斷觀察監護儀的指標。“神經科的危重病人可能隨時出現突發情況,如腦疝、肺栓塞等。”護士王艷一邊工作一邊告訴記者,她對自己負責的每個病人情況都很了解,“比如給6號床翻身拍背一定要輕些,因為他有房顫病史。”


  千里迢迢從內蒙古海拉爾轉院到宣武醫院的樸女士做夢也沒想到,自己會受到這樣細致的服務,“來之前我很擔心北京的醫院看病難。沒想到,除了大夫醫術好,住院期間,護士們把我照顧得這么周到。護士長像女兒一樣親自給我換床單,洗頭,給我細細講解我的身體情況,安慰我。”樸女士說。


  試行3個月,這里已收到58封患者感謝信和多面錦旗,醫患關系“前所未有地和諧”。


  而在北京市另一家三甲醫院,因試行示范工程的科室不包含神經內科,呈現的是更“正常”的場景:基本每個病人都請了一位護工,四人病房實際上住了8個人;病人走路攙扶、翻身,都是護工在忙碌,護士們在走廊里推著裝滿藥品的車疾走,往返于各病房為病人輸液、換藥。


  “護士忙得很,哪有時間和我們交流具體病情啊,我們也不好意思打擾人家工作。”住院的李先生行動不便,“家人沒有時間,只能請護工幫我,翻個身,上個廁所,都離不開人。”


  醫護比例倒掛導致惡性循環


  目前,醫院的護理費都是按1999年制定的《北京市統一醫療服務收費標準》來收取的:特級、一級、二級、三級護理每日標準分別是25元、7元、5元、3元。三級醫院可在此基礎上加收兩元,二級醫院可加收1元。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有的病人一天要做兩次口腔護理,但口腔護理不收費,護士們常做的肌肉注射、靜脈注射,一次僅收五毛錢和一塊錢。一個護士開玩笑稱:“口腔護理的碗盤成本還三塊八呢,還有藥品、鑷子、紗布,這么算下來,我的勞動連個碗盤的價值都不如!”


  一位三甲醫院的護士透露,他們的平均工資在3000元左右,付出與收入比例嚴重失衡。


  但護理費過低的惡果絕不止于此。


  中國人民大學醫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解釋說,公立醫院要養活自己就得靠賣藥,在這種體制下,多一個能夠開藥方的醫生,就意味著能多賺錢,多一個護士反而多一筆支出。


  北京市衛生局相關人士也曾表示,醫院的人員編制為每張病床配1.6個人至1.7個人,但大部分醫院將編制配給了醫生而非護士。


  “按正常狀態,一家醫院里護士應是醫生的2~4倍,但中國大多數醫院醫護比例倒掛。”王虎峰介紹,長期以來,在重醫療輕護理觀念的影響下,我國護理崗位嚴重缺編,現在很多三甲醫院也達不到正常醫護比。


  據統計,北京市護士人數缺口高達7000至10000人。平均一位病房護士最少護理10至14名患者,有的病房“一個護士管著20個人,扎針都忙不過來”,護士忙得“在走廊里飛”,根本無法提供應有的全面護理。


  “醫院本就是提供醫療服務的地方,但現在服務的價值并未被承認。”王虎峰說,有的醫院超過50%的收入來自賣藥,而護理服務所收取的費用只占收入的0.5%,這個數據“顯然是嚴重畸形和失調的”。


  而這一系列醫療體制內的“惡性循環”,最后還得由老百姓來埋單:看病時,他們要花錢購買不一定必要的藥和檢查;一旦住院,他們還要從社會上聘請護工或保姆陪在身邊,要么“一人住院全家動員”。


  “老百姓感覺看病難、看病貴,其實這里面有醫院內部存在的深層次問題。”王虎峰說。


  更為嚴重的后果是,由于護士無法對每個病人負責,沒有護理知識的護工在操作上又不夠專業,相關的醫療事故和糾紛時有發生,責任認定也錯綜復雜。


  2007年,衛生部曾要求護工只能進行輔助護理工作,不能從事醫療性工作。也是這一年,北京市衛生局公開表示,北京將擴充護士隊伍,在不久的時間內逐步取消護工。但醫院盈利模式問題、護士人才短缺以及按10年前標準制定的低護理費等因素,使得上述目標的實現看起來格外艱難。


  護士的價值如何判斷


  提高護理費就能讓老百姓獲得更好的醫療服務嗎?事實上,在提高護理費之前實行的示范工程,正是為了革除既有弊病,改進醫療質量,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北京協和醫院護理部主任吳欣娟說,通過基礎護理可以增進護士與患者的交流,讓護士對病人有全面了解,及時關注病情變化。比如在做晨間護理時發現病人兩條腿溫度不一致,有經驗的護士就會懷疑有血栓的可能,給予及時治療。


  宣武醫院神經內科護士長王玲介紹,簡單的扣背也是有技巧的。她用手比劃著,“手型是經過研究得出的,以前是碗狀,現在是像彈鋼琴一樣把肺泡里的空氣彈出來。還有體位引流,扣完怎么臥位,左側肺不張、右側肺不張怎么扣……有專業技巧的護士當然能更好地幫助患者恢復。”


  當然,這一切都有成本,“賠本賺吆喝”難以持久。


  吳欣娟表示,開展示范工程后,醫院新招了100多名護士,為此多投入了1000多萬元。“要醫院補貼半年、一年可以,要長期開展下去,醫院負擔不起。協和這樣的大醫院都這么困難,小醫院更難辦了。”


  如果沒有資金保障,衛生部要求的“優質護理服務”將難以為繼。東直門醫院護理部主任于國泳指出,要真正做到優質護理,必須落實護士對病人的責任制護理,這需要全院各部門的配合,將護士從與護理無關的工作中解脫出來。但以東直門醫院現有的人力、資金配備,只能實行功能制護理,也就是像以往一樣,護士只對崗位負責。


  醫院還面臨著人才短缺的問題。


  實行示范工程后,護士對患者進行生活護理常被媒體解讀為“給患者洗頭洗臉”,“護士干了護工的活兒”。在論壇上,一些年輕護士忿忿不平:“上本科讀那么多心理學、倫理學、藥理、病理知識,都有什么用?護理行業以后要培養什么樣的人?洗浴城的洗腳工?我真比不上人家專業!修指甲的美甲師?我沒人家收入高!”


  “不僅社會對護士的價值認識不足,護士自身也對工作產生質疑。”王玲說,有的護士入行沒幾天,就找路子調走了。“有的孩子心氣太高,不屑于做基礎護理工作,其實基礎護理是崗位的第一步,沒有基礎護理訓練,怎么能學會關愛病人?”


  一位醫生告訴記者,有的醫院開展示范工程后,護士的流失率反而上升了。


  多掏錢就能享受高質服務嗎


  九江市某醫院實行示范工程后擴招了100多名護士,但還是不夠,因此按“一個護理員看管5~8個病人”的比例,招聘了一些護理員輔助護士對患者進行生活護理。還有些醫院,干脆把基礎護理統一交給某個護工公司,由護工公司對每個病人收取幾十元的費用,“打包”照顧他們,降低每個病人各自請護工的成本。


  據北京市衛生局統計,目前北京市一級護理的成本一天要96元錢,因此提出一級護理收費90元,二、三級護理收費70元、50元的標準。


  對患者來說,就算護理費能通過醫保報銷一部分,也仍然是一筆不輕的負擔。


  個體經營者楊先生說,自己的醫保只能報銷50%。“如果我生病家人會來照顧我,不會請護工。護理費漲上去,一級護理,我一天要多交36元;二級多交28元,三級20元,住院十天的話就要多交二、三百元,實際上是增加了負擔。”


  衛生部副部長馬曉偉曾表示,從改革的近期目標來看,要用三年時間讓群眾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要提高人民群眾對醫療衛生服務的滿意程度。


  現在看來,該項工作還沒能完全讓人們感到“實惠”。一些患者說,如果護理費增加,那他們面臨的情況是“藥價退出15%,護理費進入900%”,總體上可能還是支出更多。更有一些人將護理費漲價,看作是“違背了醫改的目標”。


  而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即便患者同意掏高于原來9倍的護理費,就一定能享受到“優質護理”嗎?一位三甲醫院的醫生指出,現在每個三甲醫院即使一年加100個護士,也未必能提供“優質護理”。


  漲價需要總量控制、科學測算


  “護理費上漲是優質護理的一個必要步驟,可以理順長期扭曲的護理價格,提升社會對護理的認識和評價。”王虎峰說,護理積弊是醫改能否順利進行的制約因素之一,護理改革是醫改的重要步驟,推行示范工程凸顯了護理在醫改中的重要性。


  他指出,要想讓示范工程長期開展下去,必須突破三關:


  第一關,價格關。扭曲的價格需要理順,而這個價格更需要社會認可,政府各部門的審批和確認。


  第二關,人力關。要全面推廣示范工程,需要大量合格的護理人員,需要醫院培養人才,并且有合理的考核方法和待遇,留住人才。


  第三關,政策關。目前醫護比、床護比嚴重失調,單純靠護理費上漲不能徹底解決護理問題。長期以來,醫院的編制、醫護關系都有問題,這不是單靠醫院人事部門就能解決的。對醫院護理隊伍及其收入再分配的調整,需要衛生部門、財政部門和編制等部門出臺配套政策。


  王虎峰建議,護理費上漲應遵從兩個原則:第一,總量控制,結構調整。總量控制就是調價不給百姓增加負擔,在提高護理費的同時,相應壓縮藥品和高檔檢查費用,醫療費用的各部分比例要重新調整完善,包括用藥、治療的數量和比例要控制好,價格構成和效益的關系也要理清,百姓看病的總體費用要通過科學核算控制在一定范圍內,這樣才能讓醫院和患者兩方面都滿意。第二,科學測算。有關部門應科學測算出護理費價格。

來源:內蒙古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