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起,在京醫師到其他醫療機構“多點執業”的門檻進一步放寬,醫師申請多點執業不再需要本單位出具“同意書”,另外,多點執業地點數量不設上限,醫療機構的法人、負責人等管理人員也可以多點執業。
22日,北京市衛計委表示,已對2011年公布的《北京市醫師多點執業管理辦法》完成修訂,進一步對醫師多點執業“松綁”。記者了解到,截至今年5月,北京已有1993名醫師辦理了多點執業注冊。
醫師多點執業仍需告知醫院
22日,北京市衛生計生委發布《北京市醫師多點執業管理辦法》,這是繼2011年北京為醫師多點執業“松綁”之后,首次對管理辦法進行修訂。此前,北京規定醫師申請到其他醫療機構多點執業的條件之一,是取得已注冊醫療機構的書面同意,相當于要經過本單位“審批”。
記者從一些醫院醫務處室了解到,過去醫師申請多點執業時,基本上都要院長簽字,才能得到“同意書”,導致很多醫師難以成功辦完手續。業內人士指出,單位“不放人”形成了醫師多點執業的一個障礙。
根據修訂后的新政,在醫師辦理多點執業注冊的提交材料中,取消了“向行政部門提交本單位同意證明”的要求。這意味著自今年8月起,單位的“同意書”不再作為醫師申請多點執業的硬性規定。
不過新政指出,取消“同意書”并不意味著不再需要醫院“同意”,醫師仍然需要履行告知義務,向本單位報告多點執業的相關情況。據市衛計委相關人士解釋稱,和原來相比,新規的靈活性將大大增強。“原來醫師需要按照院規走審批流程,現在向科室主任‘打個招呼’即可。”
多點執業不能耽誤醫療救援
按照原來規定,醫療機構法人和主要負責人是禁止多點執業的。記者注意到,昨日頒布的新政取消了這一限定,意味著今后醫院管理者也可以多點執業。
市衛計委醫政處處長路明介紹,一些醫院的院長本身也是專家。新政為他們“解禁”之后,這些院長可以根據自身能力、經營狀況考慮多點執業。
此外,原先醫師多點執業的醫療機構不能超過3個。此次新政還取消了對執業地點數量限制。
不過,市衛生計生委表示,新政除了進一步為多點執業的醫師“松綁”之外,還增加了對醫師的考核等管理方面的內容。比如醫師應根據與相關醫療機構簽訂的協議,合理承擔工作任務,合理安排工作時間,保質保量完成工作任務。
另外新政強調,醫師的多點執業不能和突發、救援等任務相沖突,須服從第一執業地點所在醫療機構(即本單位)處理突發公共事件及醫療救援工作的調遣。
新政
北京對醫師多點執業“松綁”
●今年8月起,多點執業不再需要“院長簽字”,在醫師辦理多點執業注冊的提交材料中,取消了“向行政部門提交本單位同意證明”的要求。
●醫師仍然需要履行告知義務,向本單位報告多點執業的相關情況。
●醫療機構法人和主要負責人也可以多點執業。
●多點執業的醫師,須按照醫師定期考核管理的相關規定接受各執業地點的定期考核。
●醫師多點執業不能和突發、救援等任務相沖突,須服從第一執業地點所在醫療機構處理突發公共事件及醫療救援工作的調遣。
當前情況
近2000醫師已注冊多點執業
實施時間:2011年3月1日起正式準許醫師多點執業
參與醫師:截至2014年5月,北京市共計有1993名醫師辦理多點執業注冊
專業范圍:醫師多點執業的范圍涉及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等多個專業
醫師來源:辦理多點執業的醫師主要來自公立三級和二級醫院等大醫院
第二執業地點:以民營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醫療機構為主
解讀
“新政是政府回歸本位的體現”
22日,北京市衛計委表示,醫師多點執業管理辦法的修訂將進一步調動醫師的積極性,此外還體現了市衛生計生委根據政府職能轉變的要求,進行準入管理模式的調整。
市衛計委醫政處處長路明介紹,對于醫師積極性的調動,新政主要是給予了更寬松的政策空間,進一步取消了部分限制條件,促進區域間、機構間人員和技術交流,有利于更好地統籌調配北京市醫療衛生資源。
針對取消“同意書”,路明介紹,這是政府回歸本位的一種體現。今后,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在行政許可事項中主要著眼于醫師依法執業資質的審核,但不再將醫院對醫師的用人方式、勞動報酬等醫院內部管理層面的問題作為行政部門的許可審核要素。市衛計委要求醫院充分行使對醫師的管理權;同時加強監管,保障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顧昕昨日表示,北京此次對醫師執業規定的調整,比原先有所進步,更加寬松。“以前多點執業主要就‘卡殼’在原單位是否批準和同意,現在改進了一步。”
顧昕指出,放開醫師多點執業,實質上是對于之前“不合理”政策的一個糾正,使之更加合理化。顧昕表示,目前的醫改形勢下,不能指望一個局部性的單條舉措,就能緩解“看病難”的局面,但這樣的嘗試一定要堅持。
個案
多點執業醫師更愿“黑著干”
有專家稱,多點執業的動力主要是收入和待遇,還能贏得“專家該有的尊嚴”
22日,記者采訪多名醫生發現,很多專家都有過“走穴”經歷。而且,雖然政府早已為醫師多點執業“正名”,但不少專家并不愿意走正規注冊渠道。
在民營醫院找到“專家該有的尊嚴”
何平(化名)是北京一家三甲醫院的主任醫師。他的“走穴”經歷始于多年前,他稱,一般會利用周末等休息時間到民營醫院出診,有時候下班了,也會有醫院請他幫忙做手術。
何平認為,他到其他醫院執業的動力主要是收入和待遇。作為專家,民營醫院請他出診時,一般都會車接車送,并提供專門的休息室,勞務費也會比醫院的正常薪酬要高很多。
除了收入外,何平坦言,他能在民營醫院找到“專家該有的狀態和尊嚴”。在另一個執業地點,專家能夠得到更多的尊敬,診療環境也比自己所在的公立醫院要好。“我認識的另一個專家告訴我,他在民營醫院第一次感到做手術很快樂,是一種享受。”
醫生兼職“只能是公開的秘密”
不過何平表示,自己的主要精力會放在供職醫院。“那里是我主要的職業平臺和學術平臺。”但他很反感自己被醫院“壟斷”。“醫生是社會資源,醫生的培養、職稱的評定也是社會化的過程,而不是某個醫院的私有財產。醫生的‘走穴’實際上也是市場的一種自發重組。”
2011年,北京放開醫師多點執業。何平沒有去辦審批手續,“多點執業的多是專家,沒有一家醫院會希望他們把精力放在其他醫院。”何平說,很多專家同時也是科室主任,科室很多事情都要處理,“放著科室不管到外面掙錢”會在供職單位造成負面影響。
另一家大醫院急診科大夫羅冰(化名)也透露,“在外兼職”只能是公開的秘密,除非兩家醫院之間有協作關系,或者是已經退休的專家,“否則幾乎不會有醫生申請多點執業。”
羅冰說,有的醫生工作之余希望有更多的生活空間,無精力顧及多點執業;有的則是怕被領導認為工作不夠努力,會被“穿小鞋”。
政策沿革
1999年 醫生禁“走穴”
頒發《執業醫師法》,規定實行醫師執業注冊制度,醫師只能在一家醫療機構注冊執業。醫師在外院私自開展的“周末門診”、“飛行手術”等醫療行為一般稱為“走穴”。
2009年4月 探索多點執業
通過《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放開限制,提出“穩步推動醫務人員的合理流動,促進不同醫療機構之間人才的縱向和橫向交流,研究探索注冊醫師多點執業”。
2011年3月1日 為多點執業“正名”
《北京市醫師多點執業管理辦法(試行)》實施,根據規定,符合條件的具有中級及以上職稱的執業醫師經注冊,可在北京市行政區域內2至3個醫療機構依法開展診療活動。從而正式為醫師多點執業“正名”。
2014年8月1日 多點執業降門檻
修訂后的《北京市醫師多點執業管理辦法》將生效,進一步降低醫師多點執業的門檻。